速看!事关寒假校外培训

  寒假将至,为了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丰富充实、轻松愉快的假期,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消防救援总队、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做好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

  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充分把握寒假“窗口期”,及时将“双减”目标要求和本地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向党委政府作专题汇报,积极争取主要领导关心、重视和支持,推动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各地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分析研判本地“双减”工作形势,教育部门会同本地文化和旅游、体育、科技、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专门部署寒假期间治理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细化举措分工,协同推进治理工作。

  各地要将违反法律法规培训核查纳入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巡防查处机制。寒假期间,要加大巡查排查频次,广泛发动群众,发挥社会监督员、网格员等作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和“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形式,加强加密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的查处,特别是加大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影响力较大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小学周边的托管机构,以及违规培训问题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区等重点机构和场所的巡查力度。县区每周至少巡查一次,设区市每月至少下沉指导一次。

  各地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要坚持露头就打,对巡查检查中发现、群众举报、上级部门转办的各类违法违规培训线索,按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原则,一经查实,要依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等法律和法规,严肃查处,真正让监管“长牙齿”,形成强有力震慑。

  省“双减”办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地隐形变异查处情况。各设区市和县(市、区)也要加大对违法违规案例的曝光力度,以案示警,形成有力震慑。

  各地要联合发改、市监、文旅、体育和科技等部门,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资金排查整治,严格落实“两个全面纳入”要求,确保所有培训机构全部进入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督促培训机构严格落实一次性收费不允许超出3个月或60课时且不超过5000元的要求,并在平台上架售课,实现预收费资金全流程监管,防止发生“卷钱跑路”风险,切实维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对拒不纳入、逃避监管的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各地要按照《江西省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年度检查办法(试行)》,对培训机构做全面年检。发现问题的,要及时督促培训机构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要及时清出“白名单”,并向家长和社会公布。

  各地要加强价格监测,依照国家和省价格监测的要求,做好价格数据上报和分析工作,了解价格变化,分析研判市场形势,防止随意涨价、肆意涨价甚至恶意涨价。

  各地要督促指导培训机构按照我省三个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管理办法和《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江西省校外培训机构安全底线要求》等,每周至少开展1次安全自查,建立问题台账,加快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各地要联合消防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培训机构建立消防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和开展消防演练、消防宣传、防火巡查检查,以及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察觉缺陷及时督促整改。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营业期间培训机构每2小时要开展不少于1次的防火等安全巡查。

  各地要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按要求对培训机构举办者或实际控制人、从业人员、培训材料等情况做全面排查,对发现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要及时处理。

  各地要常态化开展“爆雷”“冒烟”监测,对存在经营困难、关门闭店、裁员退租、欠薪欠保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提前谋划、主动布防、尽早处置。针对互联网等媒体也许会出现的负面舆情,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积极会同网信、公安等部门做好管控和教育引导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寒假是艺考培训机构开展集中住宿培训期,各地要严查机构办学情况,严禁艺考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要关注学校引进培训机构的情况,发现有违法违规情形的,责令立即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关停。

  各地要督促艺考培训机构和预收费资金全部进入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管理,严格落实预收费资金上限要求,通过全国平台收取培训费,实施预收费全额监管。

  各地要着重关注机构开展集中住宿培训等情况,落实好机构资质、消防、安保、场地和条件配备等要求,及时掌握辖区内学生参训情况,确保培训安全。

  各地要充分的利用寒假契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引导,特别是要加大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的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再公布本地违法违规培训监督举报电话、邮箱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各地要以县为单位,组织辖区所有培训机构的举办者、法人等主要人员培训;同时,要督促培训机构对教职员工开展政策法规培训,要让所有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知底线、存敬畏。